欢迎来到环球管道网! 天气:晴 温度: xxx
环球管道网

#最新
在“国之重器”的角逐间,“钢铁大国”的国家之间的较量

2024年01月29日 其他模板 0 89 编辑
使命宗旨丨共建行业国际化平台,让管道联通全球!
经营范围:
安装指导
环境配置
二次开发
网站建设
模板修改
源码安装
网站优化
企业400
企业邮箱
SSL证书
云服务器
虚拟主机
详情介绍

钢铁作为当今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石,更是军工领域作为物质基础最为重要的一环。

当今世界上可称为“钢铁大国”的国家不在少数,但能称得上“钢铁强国”的,恐怕日本榜上有名,甚至有一种说法是:日本在钢铁尖端技术上,领先世界30年,连中美德俄四大钢铁国都望尘莫及。真有这么离谱吗?在“国之重器”的角逐间,我们不妨解读一下这个观点,看看中日之间的钢铁产业究竟是否存在较大差距。

话说日本钢铁工业巨擘新日铁诞生的背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浴血洗礼。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先后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历史上首批实战化核武器,瞬间夷平了这两座城市,广岛作为日本重要的军工产业基地,钢铁业损失惨重。

据统计,广岛市90%以上的工业设施在核爆中化为乌有,而随后的盟军占领政策,更是对日本钢铁业雪上加霜。

为遏制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可能,盟军不仅彻底摧毁了日本钢铁企业的设备设施,还解散了所有大型钢铁企业,通过强制分割阻断它们的发展。
直到1950年代占领政策结束后,日本钢铁业才得以重振旗鼓,在日本政府主导下,多个钢铁企业进行整合重组。
凭借顶尖的管理水平、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新日铁迅速崛起,很快就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到21世纪初,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销售企业。

与此同时的中国,刚刚走出内忧外患的阴影,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但钢铁同样作为我们发展的重中之重,就像上世纪50年代我国掀起的全民“大炼钢铁”热潮。
但技术和资金的匮乏,使这场运动以失败告终,我国钢铁工业的空白,正等待着日后改革开放和学习借鉴的到来。
其实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由于起点和环境的不同,中日两国钢铁业已经走上了迥然不同的道路。


日本在战火中崛起,而我国则在自力更生中摸索。
这期间,日本钢铁业得益于占领军政府的大力扶持,而新中国处在内忧外患的环伺中,钢铁工业难以为继。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战乱和外部封锁带来的严重短缺,工业体系失衡,钢铁需求严重依赖进口。
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伟大的毛主席于1958年发出“抓住钢这个工业主导”的号召。
在全民熔炉运动中产出的劣质钢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


但限于当时条件,我国钢铁工业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
196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引进国外先进钢铁技术和设备创造了条件。
在日本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下,包钢于1978年在上海浦东诞生,这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当时,中日之间在钢铁技术上的差距有多大?以下两个细节能一语中地:

其一,包钢的设计规划和很多关键设备都是日本新日铁派出的专家团队完成的。
当我国第一批钢铁工人还在对设备操作基础知识感到吃力时,日方专家已经开始现场指导实操和管理流程了。
其二,在包钢上世纪80年代的高级管理团队中,技术骨干基本都接受过新日铁的培训。
管理模式和文化氛围也深受日企影响。
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技术人才与管理方法存在的巨大差距。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日本企业的技术转让和示范带动,这种差距直到进入21世纪后才开始逐步缩小。
经过4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钢铁业是否已经追上甚至超过日本?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
单就粗钢产量而言,中国无疑已经成为全球第一钢铁大国。
这背后除了中国市场需求的支撑,也体现了中国钢铁业在扩张产能方面的巨大潜力。

然而如果把视角放在盈利能力和技术密集上,日本的钢铁业仍保有优势。
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放弃与中国在粗钢产量上的竞争,转向高端特钢的发展,这类产品技术门槛高、附加值大,正符合日本的国情需求。
结果就是中国每年要从日本大量进口特种钢材,这也导致了被“锁定”在低端产业链的尴尬。
那我们还能指望在什么时候,实现特钢领域的自主可控和赶超呢?这取决于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持续加大特钢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力度。
这是打破日本长期垄断的唯一出路。
中国已经启动了一系列国家科技计划,以期在特钢材料设计、高性能冷轧和精密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

第二,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体系。
中国钢铁上下游环节已经初步搭建,还需要不断丰富完善特种钢领域的配套能力。
这其中也包括要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挥其技术和市场创新优势。

第三,多渠道开拓海外销售市场。
这不仅能缓解产能压力,也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关键。

中国的中高端特钢已经开始打开北美和欧洲高端市场,这预示着其国际竞争力正逐年提升。
目前,中国特钢产业正在加快向中高端跃升,这也意味着与日本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按照当前发展态势,中国很可能在2025年左右,首先在特种不锈钢等几个细分领域实现与日本的并驾齐驱乃至领先。
这将是中国制造业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变的重要标志。

不过这种追赶不能盲目,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的现实,钢铁业作为高耗能行业,必须要积极拥抱低碳转型。
中日两国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三大钢铁生产国,在这一趋势下也纷纷采取行动。
2020年,中国首次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促使这一决策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中国钢铁业的能耗和排放严重。

数据显示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的15%,是世界第一;而且,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对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作出庄严承诺,所以钢铁业必须承担起历史责任。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已列出多项举措,一方面在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关闭违规钢铁企业。
这不仅切实减少污染,也释放了整合优质资源、引入新技术的机会。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钢铁业节能减排,例如开展碳排放交易,让钢铁企业主动参与减排行动。
而且技术的革新也在为我们的钢铁行业变革注入动力,加快推进钢铁业电炉化生产,已经成为绿色钢铁生产的重要新途径。

与中国相比,日本的钢铁业碳综合排放强度要低得多。
主要原因是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电弧炉钢生产,并率先使用废钢作为主要原料,极大降低了能源消耗,此后日本积极开发包括直接还原铁等绿色钢铁新工艺。
近年来,日本JFE钢铁与东芝宣布实现零碳钢材原型制造,其碳排放量比传统炼钢减少了30%以上,这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进路线图。

可以预见,我国钢铁工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在这个进程中,不断吸收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同时,掌握核心自主创新能力才是根本。
日本的钢铁业曾经是全球翘楚,但过分依赖垄断地位不可持续,此消彼长的道理放诸任何产业均为真理。
在新能源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中日两国钢铁工业仍在不断追赶超越的进程中,而这其中的胜负思想,不啻大材小用。
共享共生,才是这场比拼中最值得珍视的部分。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9.9Y币(VIP免费)立即下载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点赞 (0)

源码大集 其他模板 【外贸模板】书店好书推介响应式网页模板 白色简约款 响应式模板包含html+CSS+Js+字体文件全套 https://www.yuanmadaji.com/851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